最初是想慢慢折腾,先从小生意做起。

只是没想到世事多变,她这么快就嫁给了谢峥。

暂时不需要折腾小生意了,那批粮食就先囤着,看看灾情如何,一旦灾情和上一世那般不可控。

宋依依打算在城外建个善堂,那批粮食若是供养千百人,大概能让这些人多活上十天半月。

救命的粮食,得派人守好。

谢峥点头。“我吩咐雷劲了。让他调派人手。”

自从当了一天管事,被折腾的险些吐血后,雷劲再不像以前那般咋呼了。做事沉稳多了。

接手小谢府管事差事的李嬷嬷,只用了半天时间就把一切调派清楚了。

护院的,洒扫的,采买的,就连灶上小厮都分派的清清楚楚。

而且当天傍晚人牙了就送了一批护院和丫头。

李嬷嬷亲自教导了一番便分派到各处,那有些混乱的小谢府顿时变得整整齐齐。

大家各司其职,俨然就是个很有规矩的官员府邸了。

今夜诏煌城注定无数人不能成眠。

不过小谢府却一派宁静。

就算有人听说北境闹了灾情,也并没觉得灾情有多严重。

直到三天后,第一波难民来到了诏煌城外。

殿上百官对于放不放灾民进城发生争执。有人觉得既然人都逃到诏煌城了,哪有不让进城的道理?

也有人觉得这只是最早到的灾情,后面或许还有更多。

若放这些灾民入城,诏煌城岂不大乱?

谢峥依旧执剑立在熙和帝身边。他官职没升,还是户部官员。

可却能执剑立在皇帝身边。

有些不合规矩,可没人傻到因为这点小事去触熙和帝的霉头。上次因为提了句谢峥,便被当场拖出大殿打板子。如今还在家里养伤呢。

那人其实有点蠢。

谢峥出巡北境是几个月前的事了。

而且谢峥回来后一定和皇帝提了此事。

可陛下怕是觉得只是小事,并没太在意。

现在旧事重提,不是揭皇帝的伤疤吗?皇帝不打他打谁?

“臣觉得不能放人进城。这个先河不能开,诏煌城若真的涌进数万灾民……城里恐怕生乱。”

“臣觉得不妥,不让灾民进城,难道就让灾民围在城门外。人越聚越多,难道不会生乱?”

两个官员意见不合,彼此争辩着。

熙和帝不发一语,神情淡淡的靠在龙椅上,任由殿上朝臣争执。

“总之不能放人进城。乱在城外总强过诏煌城乱起来。而且后面不知道还会有多少灾民……诏煌城粮仓大半粮食都发往北境赈灾了。

留下的粮食还得供养百姓们。

就算让灾民进城,能让他们吃上几天饱饭,可若粮食不足……

那些可都是亡命徒啊。

这点谢大人最是清楚了。

谢大人可是亲眼见过北境百姓的彪悍的。”

又有人想拉谢峥下场。

谢峥勾了勾唇角,没有熙和帝的命令,并不开口。

“那也不能将人阻在城外,眼睁睁看人饿死啊。

这事……本也是我们失职,若早点发现,兴许还能有挽回的余地。

现在北境已经生了乱相。送去的粮食不知道有几分能落到灾民手中……

秋粮绝收,就得等明年春粮了。

可谁知道明年会是什么年景?”

户部和吏部两个官员在争执。

兵部,礼部,刑部,工部诸人观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