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恐怖的全能车手9k

听到罗斯·布朗的想法,斯塔勒眼神都亮了起来。

他身为一名职业投资人,惯性思维考虑的不仅仅是未来1席位竞争力问题,更多在于陈向北提升的商业价值,以及能获得的赞助资金。

毕竟斯塔勒投资过华赛体育,还曾“异想天开”打造属于中国的方程式阶梯赛事。可以说这个时代的老外,没有谁比他更了解当下中国赛车的现状。

中国职业方程式赛事的落后,除了本身汽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没有营造出成熟的汽车文化氛围之外,还有就是对车手培养体系的赞助不够。

众所周知方程式赛事就是一个烧钱的运动,完全靠车手家庭自费支持,起步就得亿万富豪的标准,千万级别的家庭都架不住前期费。

相对应而言,诸如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对于车手的赛事补贴很高。只要能拿到职业赛事前三的成绩,就能得到一笔价值不菲“奖学金”,差不多等同于支出的三成到四成。

当然,发展中国家资金没那么宽裕,往往有着更重要的用途,发放车手补贴很明显不太现实。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顶级企业,亦或者汽车巨头来进行车手赞助。

比如说“鱼雷”一词创始人,跟维斯塔潘有着“夺妻之恨”的俄罗斯车手科维亚特,他背后的顶级赞助商就是俄罗斯金融smp银行。

还有刚离开红牛车队不久,著名墨西哥车手佩雷兹,他自带赞助商就是墨西哥的电信巨头。

至于日本车手就更不用多说,汽车巨头本田跟丰田只要待在围场里面一天,就永远会是他们最为坚实的后盾!

陈向北目前没有任何中国顶级企业,特别是汽车厂商方面的赞助,这里面诚然有名气或者成绩不够的因素,但在斯塔勒看来却不太合理。

原因很简单,正在崛起且有野心的汽车厂商投资车手,并不是没有收益的亏本行为!

要知道1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顶级的汽车运动赛事,还被视为高科技、团队精神、车手智慧跟勇气的象征,简单粗暴点形容就是逼格足够高!

全球年收视率高达600亿人次,累积观看人数接近10亿,其中占比大多数的观众,还是有着充足购买力的中产阶级,以及欧美发达国家人士。

作为正在崛起的汽车厂商或者工业国度,想要获得外界认可的最快方式,便是在顶级汽车赛事中彰显足够的影响力,车手属于传播链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想当初日本汽车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也是山寨跟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六七十年代的很多车型,基本上一比一复刻欧美知名品牌。

本田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级车厂,并且在燃油车时代还有着“买发动机送车”的美誉,就在于他们参与1赛事取得的成绩。

因为本田供应的1赛事引擎,代号就叫做“地球梦”技术!

1打下来的名气随着辐射效应扩展到民用车领域,“地球梦”发动机成为了可靠、稳定、性能的代名词,一度让搭载的飞度、思域等车型火爆到加价提车的地步。

甚至于不仅仅是日本,国内也有类似的例子。

华利汽车当年为了打响子品牌“凌克”的名号,不惜费重金参与各项顶级房车赛事。

wtcc冠军车队的头衔,让凌克在国内性能车领域风头一时无两,品牌热度跟认可度瞬间就达成宣传目标,换算下来反倒属于小钱办大事。

斯塔勒在中国待过几年,很清楚那里的车企发展历程,类似于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正处于爆发期的前夜。急切需要获得消费市场的认可跟全球知名度,摆脱起步阶段的一些负面印象。

参与顶级赛车运动,对车企的形象跟地位提升有极大增益。如果陈向北能顺利步入1,更能得到全球整年的广告投放,性价比可谓高的出奇。

既然中国顶级赞助跟汽车厂商,关注不到远在欧洲参加赛事的陈向北,那么就让他抵达澳岛进行本土作战。

斯塔勒相信格兰披治大赛车,会成为陈向北扩展国内影响力跟曝光度的最好时机!

“布朗,好主意,没有谁比北更适合去参加格兰披治赛事。”

预想到未来收益之后,斯塔勒可谓满面红光。

罗斯·布朗出了个一举两得的妙招,这可能会成为陈向北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斯塔勒,那你就跟北沟通一下,看他是否愿意跳级参加格兰披治赛事。”

相比较斯塔勒的激动跟乐观,身为技术派的罗斯·布朗逐渐冷静了下来。

方程式赛事跳级收益很大,风险同样如此。

自己跟斯塔勒的设想,全部建立在陈向北成功,甚至于夺冠的前提下。

可问题是如果成绩垫底呢?

后世就有这么一个揠苗助长的例子,接手1赛事运营的自由媒体集团,为了能在围场内出现一名美国车手提升收视率,强行提拔本土车手萨金特进入了威廉姆斯车队。

结果可想而知,萨金特无法适应1赛事强度,事故频发全年成绩垫底,还获得了一个“萨导”的头衔。

最终通过社交媒体宣布退役,彻底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

其实萨金特的低级别方程式成绩并不差,2第一年总排名第四,还在银石雨战中拿到了分站冠军,展露出来的天赋跟车技能达到中等偏上的标准。

要知道周冠宇2新人赛季,总排名也才第七名。

如果没有强行提拔,萨金特的年龄完全可以在2再历练两年,也不至于出现强开1道心破碎的程度。

格兰披治大赛车的含金量摆在那里,意味着将有许多全球顶级3车手参与,竞争难度极大。

并且东望洋赛道是街道赛,这对于低级别方程式车手而言,绝对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陈向北没有展现过任何这方面的比赛天赋。

收益跟风险并存,罗斯·布朗想着把决定权交给陈向北自己。

“ok,我会联系北,相信他一定会同意!”

斯塔勒从罗斯·布朗的认真神情,意识到了可能存在的风险。

不过他虽然跟陈向北接触时间不长,但有一点斯塔勒充满信心。

那就是在陈向北身上,能感受到一股有别于其他中国车手,乃至于亚洲车手的激进跟冒险精神。

这个中国小子,铁定不会畏惧跳级带来的挑战!

另一边返程的艾米莉对陈向北十分好奇,她不太理解这个“成绩平平”的中国车手,为何能得到爷爷的青睐看重,甚至于再度“出山”重返1围场。

“北,你到底怎么做到说服爷爷去投资布朗gp车队?”

犹豫许久,艾米莉还是问出了心中疑惑。

要知道四千万美金放在09年不是一笔小数目,特别斯塔勒还经历过投资中国华赛体育的失败。

结果仅一面之缘,陈向北就让斯塔勒毅然决然出钱投资,到底什么言语有这般威力?

“不用去说服,只需要告诉斯塔勒先生,bgp001有多快多强就行,他会自行判断是否值得投资。”

陈向北语气平淡回了一句。

“就这样吗?”

艾米莉有些哭笑不得,她还以为谈话多么神秘复杂,没想到事情经过会这么简单……

“嗯。”

陈向北应了一声,确实就是如此简单。

“北,那看来你跟爷爷的风格很合拍,难怪他不止一次称赞过你很有天赋跟潜力。”

听到这句夸奖,陈向北笑了笑没有回答。

因为天赋就跟帅一样,这个东西不能由自己去讲。

某种意义上来说,陈向北确实跟斯塔勒有合拍的地方,那就是骨子里面的不安分跟冒险主义精神。

只不过一个是在商场,一个是在“职场”。

艾米莉话音落下没多久,福克斯rs行驶到一段没有路灯的偏僻小路,路况类似于国内南方那种蜿蜒曲折的乡道。

漆黑夜晚加上狭窄路面,让艾米莉把注意力专注到驾驶上面,没有继续跟陈向北聊天。

陈向北看了一眼明显放慢的时速表,然后拿出手机又看了一眼时间,于是乎开口说道:“艾米莉,你是福特拉力青训学员对吧?”

“嗯。”

紧接着艾米莉又补充了一句:“我今年才加入进去。”

“能听懂路书吗?”

“当然!”

艾米莉肯定回了一句,好歹自己是福特青训学员,又不是什么业余菜鸟。

“前50米左急弯,弯度3,半油门出弯接右切。”

听到陈向北突然说出这句“熟悉”话语,艾米莉第一反应是满脸诧异,紧接着下意识的遵循了路书指引。

就如同陈向北汇报的道路情况那样,福克斯rs前行五十米遭遇到了一个左转急弯,出完之后立马又是一个右走线弯道。

“前70右快弯,弯度5。”

“直行100,弯度6,右弯全速过。”

又是几道标准路书指令,艾米莉这下没有丝毫的迟疑,完全遵循陈向北汇报的路况信息,全神贯注驾驶着福克斯rs开始飞驰。

时速瞬间由之前的五六十公里左右,直线飙升到超过一百二十公里每小时!

想想看一条没有路灯的漆黑“羊肠小道”,车辆用着高速公路的标准在快速行驶,放在外人眼中得是一副多么令人震惊的画面。

更重要一点,夜晚的车灯照射角度有限,艾米莉完全看不到弯道后面的路况,可以说完全凭借着陈向北的指引,才能开出这样惊人的速度。

但凡陈向北路书指令有任何错误,哪怕仅仅是弯道角度有些许不同,夜晚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车手根本就来不及做出任何的修正。

不说到什么车毁人亡的程度,至少充斥着受伤的危险。

艾米莉这一瞬间感觉自己疯了,为什么会遵循陈向北发布的路书指令。

要知道他是个方程式车手,并非什么职业拉力车手啊!

两者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赛车类型,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说错一点自己跟车手北明天就得进医院。

“前方粗糙路面,注意抓地力变化,左直转弯,弯度3。”

“前30上坡飞跳,落地左坑注意避让。”

随着陈向北最后两段路书指令汇报出来,艾米莉驾驶着福克斯rs成功穿越了偏僻路段,来到了路灯明亮的主干道上面。

从“赛事”状态中脱离出来的艾米莉,望着陈向北感觉他简直惊为天人。

my god,一名低级别方程式车手,怎么做到汇报出来如此清晰的路书指令?

足足缓了五六秒钟艾米莉才回过神来,用着无比惊讶的语气询问道:“北,会拉力路书?”

“嗯。”

“那你是车手还是领航员?”

陈向北的路书汇报太专业了,以至于让艾米莉困惑他具体身份。

要知道拉力赛跟其他赛车运动不同,拉力赛车上面坐着两个人,分别是车手跟副驾驶的领航员。

由于拉力都是越野赛道,再加上无法做到全封闭,就意味着几十公里的比赛过程中充斥着危险跟未知。

车手无法在视野受阻的情况下,确定弯道后面到底是一堵墙,还是一条笔直大道。

这时候就需要领航员把整条路段给记录下来,然后制作出标准路书汇报给车手,如同“人工智能”导航那般,两人通力协作跑出最快的速度!

“都不是,我只是一名业余爱好者。”

陈向北笑着回了一句,对于这个世界的他而言,确实只能算个爱好者了。

“爱好者怎么会知道这段小道的路况信息?”

艾米莉很明显不太相信,陈向北刚刚汇报的路书极其精确跟标准,完全达到了职业级别的程度,爱好者很难有这个水平。

况且就算是真爱好者,想要记下路段跟弯道特征,然后制作出标准路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陈向北是个中国人,他参加雷诺赛事才第一次来到英国,不可能熟悉刚才那条小道,难道还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吗?

“斯塔勒先生开过来的时候,我无聊就记下了。”

陈向北随口回了一句,他没有说谎跟遮掩,确实是无聊记下的。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陈向北就没走过这种曲折小道,再加上跟斯塔勒存在年龄代沟,坐车上也没太多好聊的东西。

没事做又遇上这条“越野”道路,陈向北就干脆记住路况信息来制作路书,算是他上辈子遗留下来的一个职业习惯。

因为拉力赛正式比赛之前,就如同方程式车手要走赛道熟悉场地一样,拉力车手同样需要进行勘路来熟悉路段。

正常情况下勘路会被允许跑两遍,一遍是车手将路况信息反馈给领航员记录。第二遍则是领航员把之前记录的信息汇报出来,再次与车手进行核对。

两遍完全能对上确定无误,这份路况信息就会制作成为路书。

比赛中车手仅需要根据领航员的路书指示,就能做到接近于“盲开”的效果。可是陈向北为了追求极致速度跟反应,他会选择把关键路段信息给背下来,而不是完全依赖领航员。

对于一名车手而言,再好的领航员,都比不上自己记住赛道!

这种操作不仅仅陈向北有,其实顶尖的wrc拉力车手都会这样做。

像是“拉力之王”勒布这种级别,甚至能做到在仅跑两遍的规则限制下,把数十公里赛段的数百个弯道,大致在脑海中形成一副记忆路书,从而做到更快的通过速度。

“北,莫非你还是个拉力天才?”

艾米莉用着无比感慨的语气说出这句话,她现在理解了爷爷为何会看重青睐陈向北,业余爱好者就有这种水平,意味着赛车天赋简直达到了恐怖的程度!

她还从来没有见过,仅仅坐车路过一遍,就能把弯道信息制作成路书,并且还牢牢记在脑海中的“爱好者”。

如果陈向北开的不是方程式,来到拉力赛事又会拥有怎样的成绩?

“没有,就是普通爱好者。”

陈向北谦虚否认一句,自己跑过wrc赛事,跟最为顶级的拉力车手交手过,深知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