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内的刘晔与贾诩见状,对视一眼。随即只听刘晔说道:“老将军有压力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再这样下去,在下怕老将军的身体会吃不消啊!”

黄忠叹了口气,说道:“多谢子扬关心,主公将如此多的兵马交于老夫指挥,若不能有所建树,只怕会辜负主公期望啊!”

贾诩轻抚长须,缓步上前道:"黄老将军多虑了。曹军虽众,却有三弊:其一,远来疲敝,粮草转运艰难;其二,青徐之地即有水网,又联通大海,明显对我军粮草与兵员运输有利;其三..."他眼中精光一闪,"曹操此番倾巢而出,豫州空虚,此乃天赐主公良机。黄老将军可以等主公的好消息便是!"

黄忠笑道:“这也是我和主公早就约定俗成的事,曹操在哪边!这边就负责牵制,另一边则着重进攻!”

贾诩笑道:“就算咱们以牵制为主,但是如果能找到好的战机,却也不能放过!”

刘晔会意,接过话头:"文和先生所言极是。我军可遣一偏师北上进攻济南国,虚张声势要打通与周瑜部的联络。待曹军阵脚移动时..."他在沙盘上划出一道弧线,"老将军亲率主力自泰山西出,佯装进攻兖州。"

黄忠凝视着地图上交错的山川,眉头稍展:"二位军师的意思是...调虎离山?"

"正是。"贾诩将茶盏置于泰山郡位置,"曹操性急,见我军一开始按兵不动,又攻击济南。届时害怕曹洪有失的他必会疲于奔命..."他突然翻掌压住茶盏,"到时候老将军攻破东平之后,在回军东进,待曹操师老兵疲,再与周公瑾两面夹击……"

帐外忽传来战马嘶鸣,黄忠望向飘扬的"汉"字大旗,沉声道:"这可是一场决战啊,只是这十四万将士的性命,届时能留下多少..."

刘晔突然轻笑:"老将军莫非是怕了不成?"见黄忠怔住,他继续道:"就算咱们兵力损失大,他曹操也不会好过多少,老将军在徐州还留有三万精兵,徐州已经稳如泰山,既然如此,不如赌一把..."

"报——!"传令兵疾奔入帐,"曹军攻击鲁国先锋已撤回济北!"

贾诩点了点头,说道:“果然!曹操见咱们分出一支偏师,大军没动。果真将触手缩了回来!既然如此,鲁国的兵马可以一起动一动,向东平一起进攻!”

黄忠闻言大笑,银须飞扬:"好!传令三军,依贾军师之计——"他重拳砸在案几上,"让曹阿瞒也尝尝老夫的"老当益壮"!"

贾诩与刘晔相视一笑,帐外夕阳如血,染红了整片原野。暮色四合,营帐外风声渐紧。黄忠立于帐前,望着远处连绵的曹军营寨,手中长刀在火光映照下泛着冷光。

老将军银须飘动,眼中却闪烁着年轻人般的锐利光芒。此时的帐内已经人声鼎沸,见黄忠要下达作战部署,众人不敢怠慢,赶紧前来会和。

"丁修将军何在?"黄忠大步流星走回帐内,坐于主位,沉声问道。

"末将在!"丁修一身黑甲,从众将中迈步而出。

"命你率一万五千精兵,明日寅时出发,北上济南国。沿途多树旗帜,广布疑兵,务必让曹军斥候看见我军"主力"北上之象。"

丁修抱拳领命:"末将明白,定让曹操以为我军意在打通与周瑜将军的联络。"

贾诩轻抚长须补充道:"丁修将军切记,行军速度不宜过快,每日行军三十里即可。要让曹操有足够时间反应,却又来不及完全布置防御。"

刘晔在沙盘上指点着:"济南国守将曹休虽然年轻但行事沉稳,这也是曹操让他守济南的原因,如果他见我军逼近必会求援。届时曹操必分兵北上,我军主力便可趁虚而入。"

黄忠点头,转向其余众将:"凌操、朱桓听令!"

"末将在!"二将齐声应道。

"凌操率一万军为左翼,朱桓率一万军为右翼,随老夫亲率中军一万五千,三日后等曹操大军行动起来便,秘密西进,直取东平!"

"得令!"

贾诩忽然开口:"老将军且慢。此次西进,需借泰山余脉掩护行军。可遣凌统率三千兵先行开路,专走险僻小道,避开曹军斥候。"

黄忠赞许地看了贾诩一眼:"文和先生思虑周全。高顺!"

"末将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