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群低着头,偷偷打量高远。

椅子不够坐,梁晓声自告奋勇嘿嘿笑道:“我去搬两把椅子来。”

陈佩斯站起身,跟他一起去,“等我一会儿。”

俩人出了门,梁晓声捣一下陈佩斯,鬼鬼祟祟问道:“你也看出来了?”

陈佩斯狡黠一笑,道:“前阵子还没那么明显,这几天,小高那点儿小心思可一点都不掩饰了。”

“健群岁数大了点儿吧?”

“大点儿好啊,大媳妇儿知道疼人,这不正说明高远那小子聪明嘛。”

“倒也是,长得还那么漂亮。”

“嘿嘿……”

不过三分钟,两人搬过来几把椅子。

菜很丰盛,酒是从一老乡那里打的散酒,用塑料桶装的,五斤。

筷子碗摆齐,把酒倒在搪瓷缸子里,各自落座后,高远招呼道:“今儿发了笔小财,二子哥让我请客,我琢磨着来厂里也有段时间了,一直在忙修改剧本的事儿,也没顾得上跟大家伙儿聚聚。

正好借此机会跟大家一起坐一坐,交流一下革命友谊,就响应了二子哥的提议。

来来来,都别客气,先吃一口垫垫肚子再开喝。”

他先举起筷子,将几片红肠夹到江珊的碗里。

江珊脆生生说道:“谢谢哥哥。”

大家也不见外,各自夹菜。

吃了两口,陈佩斯从兜里摸出份协议书来递给高远,道:“导演让我给你带过来的,你先把这个签了,我好交差。小心点儿啊,钱在纸里夹着呢。”

高远一看,是一份手写的歌曲转让协议。

大概意思是,经双方友好协商,《三月里的小雨》词曲作者高远,将本歌曲出售给京城电影制片厂,指定给电影《瞧这一家子》使用,剧组一次性支付高远创作费300元,此协议自签订之日起正式生效云云。

协议书里包着厚厚一沓钱。

高远禁不住在心里念磕儿:这玩意儿真具备法律效力吗?

这个年代就这么随意,什么版权啊,专利啊一概都冇。

也没人在乎这个。

《着作权法》《专利法》都还了无踪迹呢。

总之有钱赚就行。

梁晓声从上衣兜里摘下钢笔递给高远。

这家伙先把钱揣进裤兜,接过钢笔把协议书铺在茶几上,刷刷签下他的大名,又递还给陈佩斯,“齐活。”

陈佩斯接过去,叠整齐后装好,又笑,“还没齐活,导演说了,让你尽快把曲子弄出来,再填上词,她也能早点找人去录制。”

“没问题,明天我就写出来。”

办完这事儿,大家开吃。

这年头儿,吃顿好的不容易。

别看在座的几位都是北影厂的职工,大小也算是个明星,但也是拿工资干活的。

拍电影是国家任务,也是他们份内的工作,厂里肯定不会再额外支付给大家片酬的。

但有生活补助。

跟高远一个标准,每天两元。

就这两块钱,他们大多数人都会补贴给家里,日子过得就难免拮据了一点。

比如说梁晓声,他省吃俭用的,因为每月大半的工资都得寄回老家去,不然父母、兄弟姐妹们吃饭都困难。

哐哐一顿造后,高远端起茶缸子,跟俩男的抿了一口。

女同志们不喝白酒,以茶代之。

吃口菜喝口酒聊着天,气氛倒也融洽。

话题自然离不开正在拍摄的《瞧这一家子》。

高远单敬陈小二一杯,笑着问道:“二子哥情绪高涨啊,下午的拍摄进展顺利?”

几位女同志都嘿嘿笑了起来。

陈佩斯老脸一红,支吾道:“下午没我什么事儿,就拍了一组老齐去我家串门的片段。”

敢情导演这是彻底把你晾到一边了。

高远呲牙一笑。

李健群说道:“对了,那场戏你改台词了是吧?跟之前的词儿不一样了。”

“没错,之前欠考虑了,塑造老齐这个人物的时候,本意是体现他和老胡一家人关系亲近,不见外。后来回学校上课,我的老师江南之先生就这个片段专门跟我聊了聊。

南老说,在当下这个年代里,关系再好,也不会腆着脸去别人家蹭饭的,那会给主家增加生活负担。

所以,我接受了先生的意见,把这段剧情给修改了。

改成胡婶热情留客。

老齐坚定拒绝,半开玩笑地说:‘家里老婆子做好饭了,你家蒸茄子,我家蒸土豆,大家半斤对八两。’

诶,现场效果怎么样?”

拍这段情节的时候,他已经颠儿了。

李健群抿嘴一笑,道:“还行吧,我感觉江老师挺在状态的。”

张金玲看一眼陈佩斯,意味深长道:“陈老师今儿下午的状态可不大好,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某人的影响。”

陈小二老脸又红了起来,“那个啥,吃菜吃菜,喝酒喝酒,说点儿别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