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内,皇宫深处,小宝的宫殿一片寂静。自那次被陷害的风波过后,这里便少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小宝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可他却无心欣赏。
小宝的目光落在手中那封曾让他陷入绝境的匿名信上,虽已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每当看到它,心中的愤怒与不甘仍如潮水般涌来。那场风波险些让他失去一切,父皇的信任、自己的前程,甚至生命。
“我怎能如此大意?”小宝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自责。他回想起在朝堂上被父皇质问的那一刻,那种孤立无援、百口莫辩的感觉,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
经过那段时间的闭门自省,小宝逐渐意识到,自己虽饱读诗书,心怀治国理政的宏伟抱负,可在复杂如棋局的朝堂斗争中,自己就像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缺乏足够的敏锐度与应对经验。那些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的大臣们,背后或许正暗藏玄机;那些看似平常的言语,可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必须改变。”小宝暗暗下定决心,他深知,若想在这充满荆棘的朝堂之路上走下去,守护大唐的江山社稷,就必须学会洞察人心、分辨忠奸。
于是,小宝主动前往苏瑶的府邸。苏瑶作为他的老师,在朝堂上摸爬滚打多年,经验丰富,智慧过人。小宝相信,只有苏瑶能帮他走出困境,提升自己。
来到苏瑶府邸,小宝见到苏瑶,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老师,小宝此次前来,是想向您请教朝堂之事。”
苏瑶看着小宝,只见他眼神中多了几分坚毅与成熟,心中很是欣慰。“起来吧,小宝。我知道你经历了这些,心中定有许多疑惑。但记住,挫折亦是成长的契机。”
两人在书房中相对而坐,苏瑶为小宝沏了一杯茶,茶香袅袅升腾。苏瑶缓缓开口:“朝堂之上,人心叵测。每一个决定,每一句话语,都可能关乎国家的兴衰。你要学会透过表象看本质。”
苏瑶拿起桌上的一本奏折,说道:“就拿大臣们呈递的奏折来说,有些看似言辞恳切,为国家着想,实则可能暗藏私心。你不仅要关注奏折的内容,还要留意是谁呈上的,他的背景、立场如何。”
小宝认真聆听,不时点头。苏瑶继续说道:“观察大臣们的言行举止,是极为重要的。有些人表面上对你阿谀奉承,可眼神中却可能透露出不屑或贪婪;而有些人言语虽不多,但每一句话都切中要害,真心为国家考虑。比如,在朝堂议事时,若有人在讨论某个议题时,目光总是闪烁不定,顾左右而言他,那他很可能心里有鬼。”
小宝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在朝堂上的一些场景,他开始回忆起某些大臣的言行,试图从中找到苏瑶所说的那些蛛丝马迹。
“老师,那如何才能准确判断大臣们的真实意图呢?”小宝问道。
苏瑶微微一笑,说道:“这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你要多留意大臣们在不同场合的表现,是否言行一致。同时,也要广泛收集信息,从不同渠道了解大臣们的为人、行事风格。比如,与一些正直的大臣私下交流,听听他们对其他大臣的看法;也可以从民间的传闻中,了解大臣们在地方上的作为。”
接着,苏瑶又给小宝讲述了一些自己在朝堂上经历的真实案例,如何通过观察大臣们的细微表现,识破他们的阴谋,以及如何巧妙应对,化解危机。小宝听得入神,仿佛置身于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朝堂斗争之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