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逸闻言沉默了一下,想起了前世那些离的远的同学也是天刚亮就走了2.3个小时来上学的,心里感慨不论什么世界,想要过的好,摆脱贫穷的生活,读书确实是很好的出路,更不论古代社会了。

曹逸对陈玉轩说道“师弟,学堂生活今日开始了,我们当勤勉读书,实现心中梦想”

“好的,师兄”师兄弟二人相视一笑。开始背诵课文

学堂内弥漫着淡淡的墨香。李夫子身着整洁的儒衫,神色略显紧张地走上讲台,这是他教书生涯的首次登场。

台下,曹逸正襟危坐,目光专注而炽热,满心期待着李夫子的教诲。陈玉轩则微微侧身,手中紧握着毛笔,同样怀着好奇与敬畏。

李夫子轻咳一声,开口道:“今日,吾与诸位学子相聚于此,共启求知之门。”声音虽略带颤抖,却饱含着热忱。

他看向曹逸,目光中带着期许:“曹逸,你且谈谈对学问之见解。”曹逸起身,拱手作揖,有条不紊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李夫子微微点头,又转向陈玉轩:“陈玉轩,你可有补充?”陈玉轩略作思索,而后谦逊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李夫子脸上渐渐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开始了他深入浅出的讲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师生们专注的身影上,仿佛见证着这知识传承的神圣时刻。

巳时,学生们讨论所学内容,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曹逸与陈玉轩相互切磋,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绽放。

午时,用膳时间到了,学生们有序地在学堂的膳房用餐,稍作休息。曹逸回家去午饭,二娘已经做好午饭,等着曹逸回来,曹帅看着曹逸问道:“二弟,学堂今日李夫子讲了什么。”

“一些基本的”曹逸答道

未时,继续上课,夫子会出题考验学生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们认真作答,时而眉头紧蹙,时而奋笔疾书。李夫子看着自己两个学生,做着因材施教的计划。

申时,是书法练习时间,学生们在宣纸上一笔一划地书写着,力求字体端庄秀丽。

酉时,一天的课程结束,学生们向夫子行礼道别,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学堂。

曹逸对着陈玉轩道别道“师弟明天见”“师兄明天见”陈玉轩回道,言罢,师兄弟二人分别在学堂门口。

接下来的几日,随着曹逸出色的领悟力和记忆力,李夫子慢慢的给曹逸讲解更多的东西,对陈玉轩按部就班的教学打好基础。

学堂夫子,并非皆如李夫子那般尽心教导。有些夫子,每日不过是照本宣科,课一讲完,便匆匆离去,对学生满心的疑问也是草草了事。

就拿那张夫子来说,上课之时,他常常心不在焉,目光游离不定,仿佛思绪早已飘至九霄云外。学生们但凡稍有调皮捣蛋之举,他便会暴跳如雷,大声呵斥,却从未想过要耐心引导,只是一味地以严厉镇压。

再有那杨夫子,竟是收了学生家长的丰厚礼品,从此之后,对富家子弟格外关照有加,嘘寒问暖,耐心解答。而对那些出身穷苦的孩子,则是爱搭不理,视若无睹。即便他们求知若渴,杨夫子也吝啬于给予丝毫的关注和指导。

在如此这般的学堂氛围中,学生们若想真正获取知识,往往只能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过人的悟性。而那些对知识充满渴望、心怀远大梦想的学子,只能在这样令人失望的环境里艰难地摸索前行,内心无比期盼着能够有幸遇到一位真正尽职尽责、倾心教导的夫子。

在学堂中,陈玉轩对师兄曹逸的学习能力,自叹弗如,李夫子对曹逸似乎格外关照,这让陈玉轩有着复杂的感受。

一方面,他深知曹逸才学出众,值得夫子的关注与栽培,夫子常让曹逸诵读经典、解析文意,曹逸也总能不负所望,让众人受益匪浅,陈玉轩亦从中学到许多。

另一方面,陈玉轩内心也渴望得到夫子的特殊关注,他暗自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师兄一样,凭借自身才学获得夫子的青睐 。

曹逸也观察着师弟的情况,经常给师弟讲述不懂的地方,心里开导,免得师弟被打击到。还好陈玉轩没有很强的攀比心。只想获得认可,追逐师兄的脚步。

师兄弟二人,感情越来越牢固。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休假的那天。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