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有不少孩子和家长在庭院中候着。孩子们或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新环境,或小声地与身旁的伙伴交谈着;家长们则面带微笑,眼中满是对孩子未来的憧憬,同时也不忘叮嘱几句要尊师重道、勤奋学习的话语。

少时,一位身着长衫、神情儒雅的夫子从正堂缓缓走出。他目光平和地扫过众人,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一时间,庭院里鸦雀无声,所有的孩子都在家长的带领下,整家长们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欣慰。

夫子说道“几位夫子都在学堂内,拜师哪位去哪个小院,别走错了。”

曹逸跟着二爷去了李秀才所在的小院。不时有孩童进来走出去,一盏茶的时间过去,只有几个孩童站在院里。然后二爷就出去学堂外面等待。

晨光熹微,宁静的小院中,进来一个身着一袭洗得有些发白的长衫,神色庄重地坐在正堂前的太师椅上。

堂前,几个孩童整齐地站成一排,眼神中满是紧张与期待,小手不安地揪着衣角,不时偷瞄一眼端坐在上方的秀才。

李秀才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孩子,清了清嗓子说道:“今日唤尔等前来,乃是为从尔等之中择一良徒。吾之所学,非心诚志坚、聪慧勤勉者不能传也。”说罢,他拿起桌上的一本书册,翻开其中一页,开始提问。

第一个孩子被点到名后,先是一愣,随后涨红了脸,支支吾吾地回答着,声音越来越小,显然是紧张过度,未能答出个所以然来。李秀才微微摇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惋惜,示意下一个孩子回答。

第二个孩子倒是镇定了些,鼓起勇气回答问题,虽有些磕绊,但也勉强说出了大概。李秀才面无表情,轻轻嗯了一声,继续考校。

轮到一个身着粗布麻衣的小男孩时,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板,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面对李秀才的问题,他回答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声音清脆响亮,引得一旁的其他孩子投来羡慕与嫉妒的目光。

李秀才眼中也闪过一丝惊喜,微微点头,又接连问了几个更深奥的问题,小男孩皆能沉着应对,只有一处有点错误,但也展现出了远超其他孩子的聪慧与悟性。

堂前烛火摇曳,李秀才身着一袭青衫,手持书卷,目光锐利地注视着下方站着的几个孩童。屋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仿佛空气都变得凝重起来。

李秀才微微抬了抬眼皮,目光落在曹逸身上,开口问道:“吾且问汝,何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义?”声音沉稳而威严,在屋内回响。

曹逸略作思索,上前一步,拱手答道:“先生,学生以为,‘修身’乃以品德修养为基,克己复礼,使自身言行皆符于正道;‘齐家’则是以修身之德,治理家庭,使家族和睦,长幼有序;‘治国’需以贤德才能,辅佐君王,安邦定国,施仁政于民;‘平天下’乃是胸怀天下苍生,以大道之行,致天下大同之盛景。此四者层层递进,皆为仁人志士之追求也。”

曹逸的声音清脆响亮,回答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引得一旁的其他孩子投来惊讶与钦佩的目光。

李秀才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赞赏,微微点头,又接着问道:“善哉!那依汝之见,当如何践行‘仁’道?”

曹逸不慌不忙,再次拱手道:“先生,学生以为,践行‘仁’道,当以爱人之心为本。于亲长则孝悌,于友人则忠信,于众人则关爱互助。见人之困,当援手相助;闻人之恶,当劝诫引导。且凡事当以恕道待之,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方能渐悟‘仁’之真谛,于言行中彰显仁德之风范。”

这一番回答,不仅展现出曹逸对经典的深刻理解,更体现出他远超年龄的成熟思维与品德修养。

李秀才面露满意之色,抚须大笑:“妙哉!妙哉!汝之聪慧与悟性,实乃吾生平所少见。日后若能勤勉向学,必成大器!”

曹逸听闻,连忙高呼:“先生谬赞,学生定当不负先生厚望,刻苦钻研学问,修身立德!”

其他孩子皆面露羡慕之色,而李秀才望着曹逸,眼中满是期许,深知此子前途不可限量,日后定会在这学问之路上绽放光彩,为传承圣道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