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
在弥勒的教导下,帝喾实施了一系列仁政,不遗余力,为百姓谋福祉。
他的师父弥勒则借着这个机会,在人族传播西方教教义。
弥勒生于西方贫瘠之地。
对民生疾苦非常了解。
这也为帝喾推行仁政奠定了基础。
在帝喾的统治下,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因此他深受民众的爱戴。
帝喾在位七十年,功勋卓着,顺应天道,收到人民爱戴。
他退位之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帝尧。
帝尧自幼便展现出非凡才能,十五岁时被封为唐国之主,后世因此称其为“唐尧”。
根据当年紫霞宫中众圣约定,本应由截教弟子来教导帝尧。
然而,由于之前发生西方教横插一手事情。
通天教主提前有了警觉。
安排云霄提前离开金鳌岛,在帝尧尚未成年之间,就隐居在人族祖地。
成功抢在阐教广成子之前,收帝尧为徒。
阐教的企图也因此未能得逞。
在云霄的精心指导下,帝尧不仅勤勉节俭,而且善于听取意见,四处搜寻贤才,即便是偏远地区也不放过。
此外,他还建立和完善了国家制度,任命合适的官员处理各项政务,致力于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
帝尧执政期间,以仁义治理天下,虽富而不骄,在民众心中树立起了圣明君主的形象,被视为一位真正关心百姓疾苦、如同父亲般慈爱的领袖。
尧帝在位期间,始终秉持勤勉尽责的态度治理国家,致力于改善民生。
在他功德圆满之后,决定将帝位传给人族中的贤者,舜。
为了确保舜具备足够的德行和品德,尧帝还特意将自己的两个女儿许配给他,以此作为对舜心性和品德的最后考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尧帝确信舜具备了高尚的品质后,才安心地将共主之位传承给了他。
因为西方教横插一手。
原本定好的五帝之师的人选,这下全乱了套。
西方教和阐教暗中较量,争夺帝师果位,闹得不可开交。
除了大禹之外,剩下的五帝之师不归截教所有。
所以截教没有参与到阐教和西方教帝师之位的争夺中。
按照约定,最后一尊人族帝王大禹的老师,该由截教林玄担任。
未来还会发生什么变故,尚未可知。
在尧帝禅位给舜的同时。
西方教和阐教为了争夺帝师之位,发生了争斗。
双方不惜大打出手。
最终西方药师琉璃光不敌阐教广成子。
这舜帝之师的果位,也被广成子夺走。
在广成子的指导下,舜帝开始了他的统治生涯。
他巡视各地,祭祀名山大川,召见诸侯,深入了解民间疾苦,并制定了一套赏罚分明的制度体系。
尽管舜帝勤勉于政、励精图治,但运气却不是很好。
在其即位后不久,人类居住区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洪水灾害。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席卷而来,山洪如猛兽般肆虐,摧毁房屋无数。
天空中大雨倾盆而下,连绵不绝,导致整个大地陷入一片汪洋之中,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灾难与以往不同。
并非因妖族作乱而起,只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鉴于此前的经验教训,广成子意识到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保护百姓免受伤害。
于是,他在人族内部寻找能够解决当前困境的人才。
经过一番寻访,终于找到了擅长治水的鲧。
据传,鲧年轻时曾有奇遇,得到某位神仙指点,学了一身法术。
尤其是在治水方面更是得心应手。
他毫不犹豫的接下了治水的重任。
然而事情远非他想象的那般简单。
眼前这一场洪涝灾害的恐怖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