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之前也想过先于张载把横渠四句先说出来,但是后面就放弃了,因为以曹家的家世背景,如果在文官之中再出那么大的风头也不是什么好事。
虽然皇帝仁慈,但还是要对皇权有敬畏之心,毕竟现在的曹阳也只是肉体凡胎。
不过千年龙虎榜上的人物和其他届的科举不一样的是这一届的人物喜欢内斗,不然的话可能也不会有靖康之变了。
在科举历史中,同科考取进士的称为“同年”,往往会形成一个私密的小圈子,虽然不能说关系一定有多紧密,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互相帮扶一把、碰到倒霉蛋不落井下石一般还是能做到的。
比如说名臣包拯,在天圣八年取中进士后却以尽孝为名十年不肯出仕。但一待双亲离世后他却能火速复出,而且一路仕途顺畅,仅用了十几年功夫就成为朝中重臣,其中就不乏昔日同年的扶助帮忙。
所以以铁面无私着称的包拯,一生扳倒了无数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但他的怼人黑名单中却从来没出现过同年的名字。
比如他曾弹劾过张方平、宋祁等人奢靡滥饮、以权谋私,但他的“好同学”如韩琦、文彦博等人在这方面也好不到哪儿去,可老包却从来都视而不见。
但嘉佑二年进士科却是个例外。这帮同年之间最后几乎都成了冤家,而且恨不得把对方给弄死。
首先是不过同样是亲戚齐登科,苏氏、曾氏、王程等是打虎亲兄弟,章惇和章衡这对叔侄却闹起了冤家。
原因是章惇打小有神童之称,并受到了族父、曾担任过宰相的章得象的认可:“奇其风骨,以为必贵”(《名臣碑传琬琰集·卷十八·章丞相惇传》),与后来的北宋名将章楶一起被视为浦城章氏双壁。同时,章惇颇有文名,与着名词人王观并称“观三惇七”。
与骄傲的章惇相比,章衡又算个什么玩意?
结果赵祯点了章衡为嘉佑二年进士科的一甲头名,而章惇仅列二甲。于是后者视之为奇耻大辱,一怒之下干脆拒不受敕,然后扔掉敕诰跑回家,准备下科重考!
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在后世被戏称为“考神”的章惇卷土重来,结果开封府试高居第一,殿试排一甲第五名——虽然遗憾的没考中状元,但好歹这回他没使小性子二度跑路。否则弄不好会被火冒三丈的赵祯打入另册,大宋朝就要少了一位铁血宰相了。
但是如果没有章惇对北宋来说也可能是件好事吧,最起码曹阳没有听到说章惇不受敕的消息。
除此之外还有林希曾与苏轼、苏辙交情莫逆,还曾赠联给苏辙表达敬仰之情,可是后来苏轼兄弟遭贬黜的诏书却是由林希亲笔起草,而且“词极其丑诋,至以‘老奸擅国’之语阴斥宣仁,读者无不愤叹”(《宋史·卷三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二》),显然以苏氏兄弟的情商水平判断,肯定又是那位苏大嘴把林希给得罪死了。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张璪身上。张璪与苏轼也曾是好友,还有在凤翔同事的交情,苏大嘴还曾为其作过《稼说》一文。可等到乌台诗案爆发,张璪却以知谏院的身份把苏轼往死里整。
就连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说情(张璪也算变法派,是王安石的小弟),张璪都不给面子,还把王安礼臭骂了一顿,这得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恨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