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4k

显德二年五月底。

殿前马军都虞侯李奕、客省使昝居润,率领禁军马、步七指挥三千五百人,抵达了凤翔府。

这次攻蜀和第一次相同,依旧是不讲武德的突袭。

故而后周一方并未大张旗鼓的宣战,也没喊着什么五万十万人马恐吓蜀国。

第一次攻蜀的军队从蜀地撤回后,小部分驻守在散关监视蜀军动向,大部队则是返回了凤翔府休整。

因此李奕和昝居润在凤翔府见到了王景、向训。

四人先在一起碰了面,行营主将王景、副将李奕,外加监军使向训,以及管后勤的昝居润,算是这次西征的几名主要负责人。

李奕和向训私下里交情不错,行军路上又和昝居润混了个熟络,唯有凤翔节度使王景,他没有打过交道,见面后只是客套的寒暄了几句。

攻蜀的军队基本集结完毕,但开战前的准备必不可少,王景遂在凤翔召集诸将商议军务。

这次增援来的不只是李奕率领的禁军,还有凤翔节镇北边的彰义节度使,也派来了两千余人的镇兵参战,领军的是个叫郭子崇的衙内兵马使。

除此之外,治京兆府的永兴军同样来了一千多人的屯兵。

但统率这群永兴屯兵的将领人选,却让李奕心里泛起了嘀咕,只因他从向训口中得知对方的名字叫潘美。

提起这个名字,后世许多不了解历史的人,或许会很陌生,但看过杨家将电视剧的人,想来对里面的大反派潘仁美有深刻印象。

而其原型正是在雍熙北伐中背了黑锅、被世人骂他害死杨业的北宋名将潘美。

李奕从向训那打听了一下对方的来历,终于确认这位叫潘美的将领,应该就是历史上的那位。

不过眼下战事将启,李奕倒没心思跑去跟他套近乎……况且历史上潘美要等宋朝建立后,才开始地位飙升的,现在的他跟李奕相比,自然还差了许多。

……

凤翔府衙的大厅内,王景坐在上位,他虽已年近七十,头发胡子都白了大半,但却精神矍铄,脸色颇为健康红润。

据说王景早年出身穷苦,曾经沦落为盗贼,还差点死于官军之手。

后来被后梁大将王檀招入麾下,随其镇守渭台,与后唐庄宗李存勖在黄河沿岸对抗。

庄宗攻入汴京,王景便率军投降,又被李存勖重用。

当年契丹攻灭后晋,时任横海军节度使的王景,被强行调离到外地。

但他在半路上听说辽太宗耶律德光死于栾城,随即带人抄小道回到了横海军的驻地,仅用数百人就攻入城关,赶走了契丹的守军。

真要说起来,王景才算真正意义上的五朝老将,替梁、唐、晋、汉、周的皇帝都卖过命。

以他这么老的资历做主将,战阵上的经验自然不缺,对于打仗肯定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解。

李奕倒是想不通第一次攻蜀怎么会败的那么不体面。

然而不管怎么样,李奕这次来只能胜不能败,他不指望去靠王景帮自己打赢,只希望他不要像忻口之役时的符彦卿一样,年纪大了就瞻前顾后,在后面瞎指挥拖后腿。

毕竟名义上王景才是此战的主将,若是他非要强行给李奕下命令,确实会给李奕造成很大的困扰。

等到诸将来齐后,王景扫视一圈,倒是没摆什么架子,微笑着开口道:“诸位长途跋涉而来,本该先休息一番的,然而攻蜀之事紧急,老夫便直接让人把诸位召来议事,还望诸位见谅。”

在场众人闻言都连称不敢。

王景也就客套一下,见状点了点头,脸上的笑意收敛,沉吟道:“前次攻蜀我凤翔镇兵折损千余人,负责运送粮草的民夫役卒,也或被杀、或被擒损失了一两千人。”

“人员的折损尚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最让人头疼的反而是前次一战,让蜀国起了警惕之心,据前线深入黄谷附近的斥候回报,黄牛等八个营寨被蜀军夺回后,已经重新派重兵把守,黄谷南边的砦栅等营寨也加强了防御。”

“而且在黄谷北边的入口,也有军队活动的迹象,想来那里也会有蜀军驻扎……这次若是再从陈仓道强攻,怕是难度不小。”

“诸位对此有什么想法,尽管都说来听听。”

然而等王景说完,却没有人第一时间开口,反而都将目光投向左侧上首的李奕。

就连向训都饶有兴致的看着李奕。

李奕忙道:“王公久经沙场,打仗的经验不是属下能比的,一切都听王公安排。”

对于众人的反应,他自然心知肚明,一来自己是这次攻蜀的副将,大伙儿等着自己先发言。

二来他向皇帝立下了两个月内攻下秦、凤四州的军令状,众人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肯定有质疑,想听听自己有什么高见。

不过李奕的回答明显让王景不太满意,他微微皱眉道:“老夫听说李都虞侯向官家上奏过关于攻蜀的想法,还立下了军令状,若是一切都让老夫来安排,这责任老夫可担待不起。”

看来王景心里似乎也对李奕颇有微词,特意提到了军令状的事,言语间似乎有些不快。

不过仔细想想,也难怪他会有些不爽,第一次攻蜀他被蜀军打了回来,作为几朝老将的王景心里肯定憋屈。

可偏偏李奕“大言不惭”的说两月下秦、凤,这不就等于侧面说他老了不中用了吗?

李奕本来也只是客气一句,既然王景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他索性也就不藏着掖着,当即直言道:“属下确实有一些浅显的想法,我认为成、阶两州不是此战的重点,只要拿下了秦、凤,成、阶自然就是囊中之物。”

“但若要打秦、凤的话,其实只要拿下凤州,剩下的就好办了……秦州在北边离得太远,我军只需在渭水西北渡口一线,派出小部分人马拦截牵制即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