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tt-title">第043章 桃源终老,了无遗憾

又是一年春来到,茶坊后院的桃花开得正盛。二十年过去,这座古老的城市经历了太多变迁,但茶坊依然如故,只是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韵味。

花夫人坐在后院的藤椅上,看着满园桃花出神。鬓角早已染上霜白,但那双眼睛依然清亮,仿佛能看透岁月的痕迹。孟远山在一旁泡着新采的春茶,茶香与花香交织,平添几分闲适。

&#34;师父,您看这个!&#34;春桃从城南分号匆匆赶来,手里捧着一本崭新的书册,&#34;文德老先生的《蜀中风物志》终于刊印出来了!&#34;

花夫人接过书,轻轻翻开。扉页上赫然写着:&#34;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在市井中坚守初心的人们,特别是让这座城市保持温度的茶坊。&#34;

&#34;老先生费心了,&#34;孟远山放下手中的茶盏,&#34;这些年来,他一直在记录这座城市的变迁。&#34;

&#34;您快看这一页,&#34;春桃翻到书中的一个章节,&#34;专门写了我们茶坊的故事!&#34;

花夫人轻声念道:&#34;在这座千年古城中,有一处不起眼的茶坊,却承载着最动人的故事......&#34;

花夫人继续读着:&#34;......这家茶坊二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模样。它不仅是一个饮茶吃点心的地方,更是一个传承记忆、延续情感的所在。每一道点心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杯茶里,都藏着一份难忘的回忆。&#34;

听着这些文字,孟远山的思绪不禁回到了往事。他记得当年刚到成都时的忐忑,记得第一次开张时的紧张,也记得每一个在这里留下故事的人。

&#34;师父,您还记得当年教我做&#39;福寿双全&#39;的那个下午吗?&#34;春桃笑着说,&#34;那时候我总是掌握不好火候,浪费了好多材料。&#34;

&#34;记得,&#34;花夫人露出慈祥的笑容,&#34;那时候你虽然手艺还生,但那份执着劲儿,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34;

正说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34;奶奶,您看我今天做的点心!&#34;

这是春桃的女儿小蕊,从小就喜欢往茶坊里跑,对点心制作特别感兴趣。

花夫人接过小蕊手中的点心盒,里面是一些形状可爱的糕点,虽然做工还不够精细,但已经能看出几分样子。

&#34;不错,&#34;花夫人赞许道,&#34;懂得用桂花点缀,这份巧思很好。&#34;

&#34;是妈妈教我的,&#34;小蕊骄傲地说,&#34;她说这是您的独门手艺。&#34;

听到这话,孟远山和花夫人相视一笑。他们没想到,当年的手艺竟然传到了第三代。这或许就是最好的传承——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理解精髓后的创新。

&#34;对了,&#34;春桃忽然想起什么,&#34;我整理后院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旧匣子。&#34;

她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雕工精致的木匣,看样子有些年头了。孟远山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异色:&#34;这是......&#34;

花夫人接过木匣,轻轻打开。里面是一叠泛黄的纸张,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看出那优美的笔势。

&#34;这是当年从建康带来的食谱,&#34;花夫人的声音有些哽咽,&#34;里面记录着许多已经失传的点心制作方法。&#34;

小蕊好奇地凑过来:&#34;奶奶,这些字好漂亮啊!&#34;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