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封路
作为国土安全部的高级情报分析员,迪亚斯这几天忙得连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已经没心思去管周青峰。
股灾的阴影尚未散去,更严重的危机弥漫在华盛顿特区的空气里,已经无法再视而不见。
迪亚斯这几天都在开会,他腋下的文件包里总是塞着两份厚厚的分析报告,随时准备提交其中一份。
第一份报告的封面印着蓝色字迹,标题工整:《病毒对米国经济影响有限分析。
里面洋洋洒洒写着——“超额死亡有助于缓解养老金压力,短期利空已出尽,长远看对解决财政赤字有极大帮助。”
数据图表画得里胡哨,曲线扭得像条欢快的蛇,结尾还振振有词地预测:“经济将在半年内反弹,股市已触底。”
第二份报告则像是它的反面镜子,封面是刺眼的红色:《病毒传播与经济衰退风险评估。
内容冷冰冰地警告——“病毒失控将带来巨大舆情压力,超额死亡恐引发经济恐慌性衰退,米国全球形象和领导力将遭受不可逆重创。”
字里行间透着末日般的寒意,附录里还列了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失业率可能飙至20%,gdp缩水三分之一。
国务院、财政部、卫生和公共服务部、联邦应急管理局,甚至国土安全部
所有政府机构都在连轴转地准备资料,像一群忙着垒沙堡的孩子,准备迎接国会和白宫的秘密质询。
每次开会,投影仪的光打在白墙上,底下是一张张疲惫又麻木的脸。
文件堆得像小山,咖啡杯摞了一桌子,空气里混杂着汗味和烟草的呛人气味。
可光开会质询有个屁用。没人愿意担责,所有人都在甩锅,人均两份报告揣在兜里,就等着看上头的脸色行事。
上头喜欢哪份,底下的人就递哪份。
财政部长拍桌子说股市暴涨是“神迹”,卫生部长嘀咕疫情“没那么严重”,国务卿则忙着对外喊话“一切尽在掌握”。
现在最正确的决定是立刻全国性的打针防控,拖后病毒爆发,为更有效的应对提供时间。
rna疫苗的研发和生产非常快,成本也低,米国军方的秘密研究团队知道自己犯了错,已经在努力补救。
可一群精明到骨子里的家伙凑一块却集体犯了蠢,死活不肯下令全国防控,活像个马戏团的小丑在演群体滑稽戏。
迪亚斯站在国土安全部大楼的办公室窗前,俯瞰着内布拉加斯大道上滚滚的车流。
天色渐晚,车灯在暮色中连成一条闪烁的光河,可他眼里却只剩一片灰蒙蒙的倦意。
疫情紧急得像失控的火车,局面却烂得像一团散沙,没人愿意站出来收拾烂摊子。
部长们忙着推卸,议员们忙着作秀,白宫那位“黄毛”忙着发推特,个个都是裱糊匠,能糊弄一天是一天。
办公室里,桌上的电话响个不停,他懒得接;电脑上的邮件提醒像催命符,他懒得看。
努力了,好像屁用没有;苦心经营了,一切却回到原点;勾心斗角半辈子,最后发现全是无用功。
“不怕敌人如神,奈何上级如猪。”
——
夜晚,jp摩根的押运车给格蕾老夫人的别墅送来一百万美元的现金。
两个厚重的铁箱装了不同面额的纸币,足有几十公斤。押运人员必须两人协作才能提起来。
一同送来的还有需要低温冷藏的‘x’病毒rna疫苗——这玩意正在权贵圈快速普及,不用疫苗就得靠身体硬抗。
银行对高净值客户还是挺照顾的,要啥都能搞到。
露西掌握些医护技能,取出疫苗给家里有需要的人注射——周青峰就免了,这家伙的身体已经跟病毒融合。
“‘东大’虽然还没搞定疫苗,却准备搞封控,为什么米国却在这事上反应如此迟钝?”露西在给爷爷打完针后,很是抱怨。
格蕾老夫人已经完成注射,手指按着臂弯的血点,嗤笑道:“因为国会和白宫的人在等着泼脏水呢,否则他们的支持率就要下跌。”
汉默对此叹了声,他活的久,见得多。精明算计却满盘皆输的事太平常了,他都懒得评价。
借助银行的关系,周青峰钱给身边所有人都送了疫苗。
包括远在‘东大’的凯莉,进避难所的‘灰鲨’,返回墨西哥的胡安老爹,躲到巴拿马的康格斯一家,四处游荡的萧金浪。
他甚至问老萧,能不能给国内‘电力飞行’的员工送一万剂‘x’病毒疫苗?毕竟疫苗本身不贵。
老萧摇头表示,没获得批准的疫苗没法在国内用。除非.把人拉到港澳或者境外去。
周青峰对此的想法是.也不是不行。
在他前世的末世记忆里,“x”病毒爆发得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全球毫无防备就遭遇冰封,医疗资源被严重挤兑。
现在有他搅局国内至少提前三个月做准备。虽然还没疫苗,但好歹有封控。
米国这边呢?先被股灾扇了一耳光,股指暴跌又暴涨,疫苗倒是开始在小圈子里流传,也算有准备了。
打完疫苗后,汉默等人出现了轻微的头疼脑热,但这些不良反应持续了两天便基本消失。
在“x”病毒在自然界完成第一次迭代前,他们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我们得赶紧走。”周青峰为这场末世危机前后折腾了一年,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此刻能顺利进入避难所。
时间不等人,每一分钟的拖延都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危险。露西和汉默表示同意。
疫情一旦爆发,别说打击‘正义之树’,美利坚都要被打击的受内伤。现在确实有必要避避风头。
格蕾老夫人却再次动摇了。打过疫苗后,她对米国应急医疗能力信心恢复不少,觉着躲进避难所会不会太夸张。
“没关系,您可以自由选择。”周青峰既没有劝说,也没有强求。他与这位老夫人并不熟,不是非救对方不可。
老夫人还是犹豫,嘴上却问道:“不,我不是不信任你们。我只是想问问,你们的避难所到底在哪里?”
“我在巴哈马有一艘二十多年船龄的大型游轮。
那艘船的动力系统已经老旧,内部游乐设施也跟不上时代,原本是要送去孟加拉的拆船厂报废的。
我用很便宜的价格租了下来,稍加改装后,它就成了一个不错的海上避难所。
虽然它无法满足几千人的海上游乐需求,但空间够大,让几十上百人安居生活一段时间还是没问题的。”
他没有透露游轮在巴哈马的具体位置,也没有提到目前掌管游轮的正是康格斯一家。这些细节,他选择暂时保密。
老夫人听完,抿了抿嘴唇,问道:“所以你们打算坐飞机去巴哈马?”
周青峰摇了摇头:“我还被通缉呢,露西和汉默也没法坐客机航班。我们只能开车过去。”
他没有详细说明具体路线,但打算找一架通用航空的小飞机,从弗吉尼亚州起飞,直飞巴哈马。
这样不仅能避开沿途监控,还能大大缩短行程时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