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璟瑞面色凝重,步履匆匆地走进来。
他先是恭敬地向着丽嫔行了个礼,然后挥手示意殿内侍从们全部退下。
琼花楼一案还在如火如荼地审理之中,就像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悬在他的心头。
他神色有些焦虑,在殿内来回踱步,
“母妃,琼花楼那摊子事还未了结,一旦萧璟煜在大理寺审出些什么端倪,儿臣用命换来父皇的那点信任,恐怕顷刻间就荡然无存了,您可要帮帮儿臣啊。”
丽嫔见他如此慌乱,立即安抚道:
“莫要自乱阵脚,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沉得住气。”她微笑着给萧璟瑞倒了杯茶,慢条斯理道,“你且仔细告诉本宫,那个被救走的人究竟知道多少内情?”
萧璟瑞猛灌了自己一杯茶,将平日里自己出入琼花楼的情形,以及此前在那儿结交众大臣的细枝末节都说了出来。
“照你这么说,你们议事的地方,他一个大堂伙计根本涉足不了?这就简单多了。”
萧璟瑞听到母妃如此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母妃有办法?”
丽嫔眉头微蹙,心中暗忖:人既然已经在大理寺,再去灭口肯定是来不及了,况且大理寺守卫森严,贸然行事只会打草惊蛇。
沉思片刻,她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如今看来,只能故技重施了。”
萧璟瑞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细细琢磨她这句话,突然像明白了什么似的,
“母妃的意思是,再推个人出来顶罪?可选谁好呢?”
丽嫔微微颔首,不紧不慢道:
“本宫记得,荣亲王麾下有一长史,此人有些迂腐,却对家人极为看重。”丽嫔压低声音,眼中透着算计,
“本宫会命人将他的女儿抓来,给她下毒,再以解药为饵,诱逼他认下琼花楼纵火杀人一案的主谋,只要他签字画押,此事便可暂且了结,若还有人逮着不放,便就让他于琼花楼前自刎谢罪,一了百了。”
“母妃,可有把握?”萧璟瑞有些迟疑。
“你只需安心办好你父皇交代的差事,其他的,无需在意。有本宫在,定会为你扫清一切障碍。”
丽嫔缓缓伸出手,替他整理了一下头上的玉冠和身上的褶皱,眼中满是为人母的慈爱。
萧璟瑞听她如此说,心中稍安,点头应下,
“多谢母妃,还是母妃最疼儿臣了。”
几日后,一切都按丽嫔的计划推进着。
那长史看着昏迷不醒、命悬一线的女儿,心如刀绞,在那些人的威逼利诱之下,最终颤抖着签下认罪书。
他原以为跟着荣亲王,便能从此一帆风顺,高枕无忧。
谁知,荣亲王突然被贬回封地,留下他们这些旧部在此苟延残喘,京城固然繁华,但有的也多是些趋炎附势,拜高踩低之徒,更有甚者,还会落井下石。
他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若不是还有妻儿需要照顾,他早就随军驻守边境去了。
深夜,万籁俱寂,他拎着半壶酒,颓然地站在琼花楼残址前。
望着眼前的废墟,眼中满是绝望与悲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