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掸邦农村的考察,让陈平很有感触。
掸邦农村的制度是和掸邦的国情相适应的。
这个制度体现了公平,也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农村的生产力可以说得到了充分地释放。
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想再进一步提升农业的产值,都已经很难了,最多只能是尽量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和居住环境。
除了考察农村,陈平还考察了掸邦的城市。
朱江有意安排陈平到毛淡棉进行考察。
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繁忙的码头,川流不息的车流,宽阔的街道,灯红酒绿的夜生活,让陈平目不暇接,目瞪口呆。
这里的劳动者,工人,司机,服务员,公司职员,个个都显得忙碌但又从容。
这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到处都是年轻人,整个城市充满了荷尔蒙。
这是一个新奇的城市,到处都是新鲜事物。
这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在这里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但这又是一个有序的城市,这里没有流浪汉,没有贫民窟,没有乞丐,没有暴力。
这里有风俗店,但被限制在特定区域。
在掸邦的考察,让陈平陷入深思。
掸邦这样的一个国家,到底是我们应该打倒的对象,还是我们应该达到的目标?
陈平隐隐地觉得,朱江安排他考察掸邦,是想让现实说服他,让他改变自己的主张。
陈平觉得需要和朱江谈谈。
从毛淡棉回到景栋,陈平专程拜访了朱江。
朱江一脸笑容接待陈平。
“陈主席神采奕奕,看样子这次考察收获不小啊。”
“见笑了。收获是不小,但也有了很多困惑,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
“哦?说说看。”
“我就开门见山,您说,我们以前是不是走错了?”
“指点谈不上,说几点自己的意见,也不一定对。
首先,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赢了你就什么都是对的。
第二,每个国家的国情不相同,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道路,更不存在什么绝对正确的理论。是对是错,要经过实践检验。
第三,具体到马来亚,这里的华人应该是你们的群众基础,但华人主要从事商业,或者是农场主,你们的主张对华人不仅没有任何吸引力,反而让他们反感。你们要得到华人支持,必须要打出争取民族平等,维护华人利益的口号。现在,马华公会已经成了维护华人利益的代表,你们现在,不仅要对付马来亚政府,还要和马华公会竞争。
你们的错误,就在于忽视严重的民族毛盾,却极大地夸大了阶级毛盾。”
类似的话,陈平在泰南已经听张申友说过一次,但这次朱江说得更透彻。
朱江简明扼要地分析了马共在马来亚失败的根本原因,也给他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