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靖国的秋日,阳光穿透淡薄云层,洒在太和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一片耀眼的金黄。殿内,雕梁画栋间萦绕着淡淡的檀香,鎏金烛台上的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江佑安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整齐排列的文武百官。

今日朝会的气氛有些异样,平日里有条不紊的议事节奏,似乎被一股暗流悄然搅动。待例行的政务禀报完毕,户部尚书马文渊率先出列,他身着绯色官服,腰间玉佩随着动作轻轻晃动,脸上堆满了笑容:“陛下,臣有一事启奏。”

江佑安微微颔首:“马爱卿,有话但说无妨。”

马文渊清了清嗓子,高声说道:“陛下,臣之小女马若璃,年方二八,生得花容月貌,且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臣斗胆,想将小女送入宫中,侍奉陛下左右,为陛下分忧。”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礼部尚书林文翰皱了皱眉头,站出来反驳道:“马大人,选秀乃是关乎国体的大事,需遵循既定流程,按规矩行事。怎能由你一人擅自提议,将自家女儿送入宫中?”

马文渊脸色一沉,不悦道:“林大人,话可不能这么说。我马家世代为朝廷效力,忠心耿耿。小女若能入宫,也是为了更好地报效朝廷。况且,这也是为陛下的后宫增添光彩。”

这时,左丞相赵忠也站了出来,他捋了捋胡须,慢条斯理地说道:“陛下,马大人一片忠心可鉴。如今后宫皇后之下妃嫔不多,适当充实后宫,绵延皇室血脉,也是正事。”

右丞相李明德却冷哼一声:“赵丞相,选秀之事,关乎皇家尊严与朝廷纲纪。若人人都像马大人这样,随意将女儿往宫里送,那成何体统?”

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支持马文渊的和反对的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江佑安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脸色愈发阴沉。他轻咳一声,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众爱卿,选秀之事,朕自会安排。”江佑安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后宫之事,不可草率。一切都要遵循祖制,公平公正地进行。马爱卿,你此举虽是一片好意,但不合规矩。往后切不可再擅自提议。”

马文渊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敢违抗圣意,只得行礼道:“臣谨遵陛下教诲。”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平息。几日后,马文渊联合几位支持他的大臣,再次向江佑安施压。他们联名上书,恳请江佑安特批马若璃入宫。

江佑安看着手中的奏章,眉头紧皱。苏璃月见他神色不悦,关切地问道:“陛下,发生何事了?”

江佑安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苏璃月。苏璃月听后,微微皱眉:“陛下,马大人此举确实不妥。若开了这个先例,往后朝堂上恐怕会有更多大臣效仿,后宫也将不得安宁。”

江佑安点头道:“朕也深知这一点。但马文渊在朝中势力不小,若处理不当,恐会引起朝局动荡。”

苏璃月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妾有一计。不如借着选秀的机会,让马若参加。若她确实出众,入选后宫也无可厚非;若不然,也能让马大人无话可说。”

江佑安眼睛一亮,拍手称赞:“璃月,你这主意甚好。既不驳了马文渊的面子,又能维护选秀的公平公正。”

于是,江佑安下旨,按照祖制举行选秀。

选秀那日,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晨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紫禁城的宫门缓缓开启。一辆辆装饰精美的马车鱼贯而入,

车轮碾过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声响。

马车内,待选秀女们妆容精致,

身着绫罗绸缎,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

在太监的引领下,秀女们来到御花园。花园里,繁花似锦,蝶舞蜂飞,景色美不胜收。

然而,秀女们无心欣赏,她们的目光纷纷投向花园中央临时搭建的高台,

那里将决定她们的命运。

江佑安身着一袭黑色龙纹常服,与身着凤袍的苏璃月一同登上高台。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为二人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更显尊贵不凡。

台下,秀女们整齐排列,大气都不敢出。

“选秀开始!”随着太监尖细的嗓音落下,第一位秀女缓缓走上高台。

这秀女名叫林诗韵,出身书香世家,一袭浅蓝色长裙,如潺潺溪流,裙角绣着淡雅的兰花,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摆动。

她身姿婀娜,仪态万千,先是向江佑安和苏璃月行了一个标准的宫廷礼,声音清脆地说道:“民女林诗韵,见过陛下、皇后娘娘。”

苏璃月微笑着问道:“林姑娘,听闻你琴艺出众,今日可否为我们演奏一曲?”

林诗韵微微颔首,坐在一旁早已备好的古琴前。

她调整了一下琴弦,修长的手指在琴弦上轻轻拨动,悠扬的琴声顿时如清泉般流淌而出。琴声时而激昂,如万马奔腾;时而舒缓,如微风拂面。江佑安和苏璃月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曲终了,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江佑安点头称赞:“林姑娘琴艺精湛,令人赞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