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长110厘米、宽78厘米、高133厘米,重1600多斤,叫“鼎”。四羊方尊长宽53厘米高58厘米,重69斤,那么大才称得上“尊”。这个“鼎”也太小了吧,或许专家所描述的所谓的“鼎”是指其它的物品,没有被发现吧。

他们是奔着我的那个心爱的“四鼠神符”来的,现在还安静躺在我睡觉的那个小房子里,压在桌子上一本还没看完的小说的内页上。

她说想起来了,专家说这个叫做“九鼠护国神鼎”。

动物崇拜,母系氏族,天象历法,八卦易经,巫蛊之术,我的“四鼠神符”上都具备,这是个重宝啊。

阿慧还说过当镇纸可惜了,应该放起来作个工艺品来欣赏的,她觉得下面的底座应该能打开,里面还有什么东西,我用能想到的各种方法无伤害尝试好多次,没有打开。

我大脑里闪现出一副画面,是先前长时间盯着四鼠神符看,虚幻在我大脑中的场景。

沧海桑田,白云苍狗,经久岁月中地壳运动使得现在的西北、中亚地区从海底一片汪洋变成泽国,慢慢地再演变成一片桑田,气候温润,植被茂密,动物成群。适宜的温度、充盈的食物、极其适合人类的生长、生存。

这时候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藏地高原已经更高了,空气变得稀薄,植被变得稀疏,好比干旱季节的非洲大草原,已经不再适合原始人或者类人物种生活。

作为地球原住民的藏地先人们,由喜马拉雅山脉一带,一步步向北沿着帕米尔高原东侧迁徙(希特勒认为藏地为地球文明发源的中心),长途跋涉来到位于现在的客什、和田、阿克苏一带,这片水草丰茂,气候宜人的广袤区域,慢慢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繁衍生息,生生不息。

经历数十万年,甚至数百万年漫长岁月的沉淀,进化,发展,形成了亚洲文化的初始状态,有了氏族概念,就像达尔文进化论宣传的观念一样。

悠久的岁月长河中,威胁不仅仅来自于凶猛的野兽,还有疾病,天灾,人祸,一场瘟疫,一次地震,一季干旱,一股洪水,一场大火,就足以让刚刚发展起来的先民们再次灭种。

经历一代代游牧生活,慢慢进入刀耕火种的农耕文明,有大能者统一了各个部落,观星象发明了历法,易经,尝百草发明了医术,他们发现不管是地震,瘟疫,干旱,火灾,洪水,过后第一个出现的动物必然是老鼠,久而久之形成了对老鼠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图腾崇拜,十二属相第一是“子鼠”,十二时辰第一是“子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社会体系,因为记录的需要,发明了文字,慢慢发展成一个璀璨无比的史前文明。

而这个“四鼠神符”也成了一代代流传下来尊崇无比的圣物,说不定还有某些不为人知的神秘功用。

既然有了文字,没准还发明了纸张,不过早已湮灭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这不是梦,这是可能的,古格王朝,冈仁波齐离现在太近了,后来在藏地ALD区发掘的“皮央东嘎石窟遗址”、“卡诺遗址”、“小恩达遗址”,都已经被定性为史前文明,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不知道过去了多少的岁月。地壳再次活跃,海拔继续抬高到一定高度,昆仑山脉慢慢的崛起、干旱,空气变得稀薄,植被慢慢减少,动物也越来越少,就像几百万年前一样,不再适合已经发展起来的人类生活。

而原来的海底,缓慢的升高,海岸线持续撤退,历经多少如烟岁月,演变成现在亚欧大陆的大致版图。

因为我们暂时不得而知的原因,山洞遗址文明并没有被完整的传承下来。

最大的可能是因为地震、火灾、洪水、陨石、瘟疫之类。

再次地壳运动带来的结果,就是只有少部分的人类成功的转移到了黄河流域。三皇五帝(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或多或少的继承了山洞文明的伟大基因,后来的河洛文明中的精华部分,无一不来源于此。

最重要的证据就是安阳甲骨文提取出的文字多达5000多字,现在破译的有3000多,你能熟练掌握两三千文字,就可以写网络软文了。而甲骨文所代表的文明要经历多少代日新月盛的发展,才能从初始造一个字的状态发展到汪洋浩博的多达5000多字。

有史学家发表论文称,甲骨文所代表的古文化是来自于一个未知的史前文明。

随着山洞遗址的研究进行,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我们璀璨的文明,很可能并不是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一步步进化而来;甲骨文,极有可能就是山洞遗址所代表的发达文明的有序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也不仅仅只有5000年。而是达到了惊人的10万年,或者更长。

现在全球备受推崇的《易经》其实也只是史前文明的一部分,前文有所描述,《连山》、《归藏》、《易经》大部分内容易经堙灭,结合日晷,史前文明有64主卦,可以推演出无穷无尽的卦象。

现在的《易经》只保留下来16主卦,就足以影响全球,当代无数伟大的科学家也承认“科学的尽头是玄学”。文王八卦并不是文王发明,而是文王潜心推演,弄通了流传下来的一部分,足以成就千古帝业。

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以石头作八卦阵御敌。

北宋易学大师,理学家劭雍,在易学领域取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成绩,被誉为“内王外圣”,一时无两。著有《皇极经世》、《渔樵问对》等作品。明朝军事家,占星大师刘伯温,也是被认为可以比肩孔明的另外一个易学大家了吧。李淳风、朱熹、王阳明等等,不一而足。

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说法,认为全球人类起源自非洲,理由是碳14检测的方法发现非洲智人化石时间最久,离现在有20万年。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现代人都是由猿人或者类猿人进化而来。

大约在距今20万年进化到早期“智人”阶段,欧洲德国尼安德特人、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博多人、赞比亚的布洛肯山人,亚洲区域我国辽宁金牛山人、陕西大荔人、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根据化石都归类于“早期智人”。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距今5--4万年,人类先祖又进化达到新的阶段,特征已经和现代人基本一致,国内发现的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欧洲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非洲有弗洛里斯巴人都属于这一类型。

这几种说法一个最基本的矛盾在于,全球开始出现社会性文明基本都在距今一万年以内,进入新石器时代为代表。而安阳甲骨文的初始年代已经在一万年以上。仓颉造字的传说距今5000--4000年。

也就是说,甲骨文的发现和进化论的观点、有时间的冲突。

现在山洞遗址的发现,美轮美奂的工艺品、精美的石刻壁画、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时代的灵魂--文字,都表明生活在距今10--7万年前,山洞遗址的先人们所处的时代,已经进入到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

根据山洞遗址的研究发现,我们可以相信更大范围内,很有可能全球的现代文明皆来源于此,中国、埃及、印度、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失落的玛雅文化、三星堆、不复存在的古印度都是分布在北纬30--40度范围附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