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着皇帝陷入了沉思中,黄立极当即请求道:“陛下若是对两个人选都犹豫不决,或可召集重臣庭推。”

廷推之事,实乃遇大臣出缺,由三品以上及九卿、佥都御史、祭酒等官公推二人或三人,报请皇帝圈用。

现在这种局势当然不适合廷推。

孙承宗才刚刚起复,在朝中孤立无援。

三品以上的重臣又才经过了一番清洗,留下的大都是黄立极的党羽。

朱由校怎么可能还会增加黄立极的话语权?

“朕以为还是李标适合担任此职!”

皇帝一言而决,在场的人也不敢反对,只能点头称是。

朱由校抬头望向窗外,此时都已经来到了中午,于是下令道:“今天就到这里吧!户部先针对朕提出的税法拿出一个草案。

吏部则先拟出一个东林党在地方官员的名单,像李标这样仅仅和东林党前高官是科举座师关系的,就不要纳入进去了。

还有兵部赶紧准备在山东征兵之事,朕希望各位爱卿通力配合,等山东大军练兵完成,就是新税法公布之时。

朕倒也看看东林党背后的士绅到底有几分本事,敢一直和朝廷唱对台戏!”

“臣领旨!”

众臣躬身拜退。

走出殿外,孙承宗看着天空中的乌云,长叹道:“大明自此进入多事之秋也!”

前方的黄立极闻言,脚步一滞,回首笑道:“我大明早就是多事之秋了!”

“哼!”

孙承宗面色一冷,直接转身离去。

黄立极只是笑了笑,显得一点都不在意。

——

朱由校吃过午饭,还来不及休息,刘若愚就抱着一沓厚厚的奏折走了进来。

“皇爷,这是今日的奏折,还请皇爷过目。”

“放在这里吧!”

朱由校随手一指桌案,刘若愚赶紧将奏折报了上来。

翻开第一本,是蓟辽总督刘诏送来的,里面写的都是一些歌功颂德的字样。

这厮也是魏忠贤的干儿子。

之前为了稳定辽东局势没有来得及处理,没想到他居然还敢主动跳出来碍眼。

朱由校都懒得看,直接下令道:“大伴,记下来,命内阁重新拿出蓟辽总督的人选,将刘诏夺职下狱。”

刘若愚立刻从胸口拿出一个小本子,写写画画。

翻开第二本,也是来自北方,是辽东经略兼巡抚王之臣的奏折。

里面写着辽东局势堪忧,官兵欠饷严重,急需朝廷启运粮饷。

朱由校略一思索,改口道:“就让王之臣升任蓟辽总督吧,让内阁拿出辽东经略兼巡抚就行了。”

这厮虽然能力也不怎么样,但同东林党,以及魏忠贤的牵扯不深。

并且黄台吉也不可能在数九寒天大肆进攻,先让他维持着局势也还将就。

刘若愚闻言,又将之前的内容涂改了。

朱由校则在奏折上用朱笔写道:粮饷应在十月启运,爱卿务必守好关内关外要塞,寸铁不可入辽东。

明年的局势会更加艰难,天气变得极为反常,不仅大明的北方数省都将出现了大面积的粮食产量锐减,许多地方都会绝收,就连辽东的黄台吉日子也不好过。

现在的鞑子,还算是游牧民族,不重视生产,抢劫汉人的同时还要兼顾渔猎。

等明年,黄台吉就会进行土改,派人丈量土地,将各处的余地归公,租给汉人耕种,并不许旗主、贵族再立田庄。

土改之后,他又编户齐民,将掳掠而来的汉人壮丁,每十三人或者每八人为一庄,用真鞑子为庄主,并每天进行军事训练,彻底将势力渗入了基层。

当然这些计策,凭黄台吉那猪脑子肯定想不出来,都是大汉奸范文臣在幕后搞鬼。

历史上,经过这一番改革,鞑子的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以至于在崇祯二年入寇关内,打到了京城边上。

想到这里,朱由校又下令道:“命东厂和锦衣卫都向辽东派遣密探,就算杀不死黄台吉这等敌酋,也要找机会杀死范文臣这狗汉奸。”

“范文臣?”

听到这个名字,刘若愚面露疑惑,但手中的动作却没有停顿,飞速将这句话记了下来。

翻开第三本,居然是一封弹劾奏折。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