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国师有什么疑惑?若贫僧能解答,自当知无不言。”略微调整心态后,三藏有些硬着头皮的说道。

朱大常脸上还带着微笑,随后略带疑惑地说道:“听闻那大雷音寺便在天竺国,不知这天竺国与大唐相比谁强谁弱?两国百姓谁又过得更好?”

听到朱大常的问题,三藏明显愣住了,他明白国师这是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三藏也没去过天竺国,他不能直接说天竺比大唐更繁荣昌盛,但也不能说大唐胜过天竺,如果是这样回答,那不是等于说佛祖脚下的国度还没大唐好,那真经又如何使大唐变得更好?

所以三藏只能答道:“贫僧未曾见识天竺国,也不知两国之间有何差别,若他年贫僧还能重回大唐,定为国师讲述天竺风土人情。”

“原来法师也不知天竺是何样?岂不是说法师也无法断定天竺胜过大唐?”朱大常故作迟疑地说道,虽然只是寻常的迟疑,但已经无形中开始质疑那真经究竟对大唐有没有用了。

三藏一时哑口无言,但朱大常却知道,就算是灵山脚下的天竺国,也远远比不上大唐,而且根据西游路上那些国家的表现,信仰佛门的国家治理的都很一般,换句话说用佛门教义治理国家水平是真的差。

“我也曾在安西都护府待过一段时间,在那里见过西方不少国家的商人,他们不远万里前来大唐,只为求购我大唐寻常丝绸布匹,学习大唐的知识技术,他们对大唐都无比敬仰。也有大唐商人远赴西方诸国,却没有一个留恋他国之好的,法师你说这奇怪不奇怪?”朱大常脸上迟疑的神情已经变成了疑惑,他继续说道,神情显得很是不解,而他这一问让三藏彻底哑口无言了。

空气忽然变得极其安静,朱大常还是笑脸盈盈的看着三藏,而三藏还在思考。

洛神是依旧无比崇拜的看着朱大常,她也看明白了,老祖这是在动摇和尚的心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抨击佛门的话,可每一句都足以让和尚佛心大乱,这简直是杀人诛心。

“阿弥陀佛,世人常为表象迷惑,佛其实无处不在,只是人心蒙尘佛法不显,贫僧西行取经,便是为了佛光普照世间。”许久之后三藏宝相庄严地说道,他的意志非常坚定,好像先前朱大常说的那些并没有对他产生影响。

朱大常见三藏如此也并不意外,他的本意也并不是要乱三藏佛心,见三藏如此回答,相反朱大常其实还是挺高兴的。

下一刻只见他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说道:“我已经看到了法师西行的坚定意志,最后还有两个问题。

其一:法师究竟是为谁去取真经?其二:若大雷音寺的真经救不了世,法师又该如何?

这两个问题法师不要急着回答,你先回去好好考虑,想好了再来告诉我。希望那一日我亲自送法师西行。”

朱大常问了两个本不该是问题的问题,当这两个问题问出来,三藏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答案,或者说这个答案早就存在。

但当朱大常让三藏先不要急着回答后,三藏也再次认真思考了这两个问题,而越想三藏心中也越拿不准。

这一刻三藏隐约明白了,自己或许真的还没有真正的准备好西行取经。

三藏是个聪明人,也是真正的高僧,他没有死缠烂打,而是双手合十对着朱大常一拜,口中说道:“贫僧定会认真思量,争取早日给国师也给我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说罢三藏就告辞离开,最后出现这样的情况,三藏一开始没想到,连洛神都没想到。

“老祖,您这不像是在破坏佛门西行计划啊?”洛神疑惑的问道,她有些看不到自己老祖的意图了。

朱大常没有在洛神面前卖关子,随即就开口说道:“我在集贤殿中翻阅过历代典籍,其实在三藏之前,每隔百年或者数十年,便有华夏人族高僧西行,你猜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为了这所谓的大乘真经。在三藏之前,已经有九位大德高僧踏上了西行之路,可是他们无一例外都失败了,若佛门真有心让真经东渡,又何苦等到三藏?这一次三藏西行,可不一定是取经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