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5日。

金陵大屠杀引发了炎黄四万万民众的愤怒。

举国内外,一片哗然。

就在这个时候,察哈尔省赤城境内,一支小部队正在蓬勃发展。

大榆沟深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营地赫然矗立。

营地内,138名晋绥军官兵正在如火如荼的训练中。

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汤姆逊冲锋枪、MG34通用机枪的武装下。

再加4门60mm迫击炮。

一种崭新的步炮协同作战方式出现了。

杨瀚手底下的人,几乎都是百战强兵。

在军阀会战中锻造出来的的晋绥军精锐。

仅仅两天的功夫,就把这些武器装备运用的极其娴熟。

相同的人数下,小鬼子根本压制不住现在的他们。

不过,从独石口开过来的德王伪军是一个满编八百人的加强营。

用这138名晋绥军去对抗八百伪军。

就算赢了,自身也会伤亡不小。

这种结果是杨瀚不能接受的。

在他的心目中,这138人就是火种,足以支撑起一支大军。

任何一个晋绥军死在这,那都是极大的损失。

所以,他想了一个新的办法。

以战养战。

.........

12月的察哈尔,太阳高悬正中。

大雪漫天,到处一片白皑皑。

托杨瀚的福,营地内有充足的燃料供应。

非但没有窘迫,反而有些美滋滋。

米军大衣、皮靴穿在身,牛肉罐头伺候着。

放眼全国,哪家部队有这么奢侈的供应。

营地内,最大的帐篷。

零零散散坐着十来个人。

分别是杨瀚手底下的连长、排长、班长。

“柱子,独石口的伪军到哪了?”

目光如炬,杨瀚直接开口问道。

“团长,雪太大了,伪军到现在为止还在镇安堡,我估摸着雪还停之前不会出来。”

摸了摸头,柱子瓮声瓮气的回答道。

察哈尔地广人稀,在独石口和赤城之间,只有镇安堡和云州堡两个大点的聚集地。

两个村子都是明朝流传下来的长城堡垒。

说是堡,其实就是一座小城。

镇安堡南北长338米,东西长258米。

有土筑墙六道,城墙的中间设有瞭望台。

方圆百里内,所有的村子交易商品都在这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